米乐M6《2018年中国中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》在中国(上海)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发布。报告披露:在国内医疗服务行业,中医机构数量和中医医疗服务占比稳步提升。
截至2017年底,全国中药医疗器械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,同比增长17.1%。中医药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36763家增加到2017年的54243家,年均增长6%。中医药机构在全国卫生机构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4.73%逐步提高到5.5%,居民对中医药医疗、保健、病前治疗的需求明显增加。
▍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江浙五地中医药医疗服务收入最高
米乐M6
所谓中医医疗器械西医器械,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发应用的医疗器械,包括传统的中医医疗器械和四诊仪、经络检测仪、电针治疗仪等,用于诊断以及针灸、刮痧、拔罐等治疗活动。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的现代中医医疗器械。
数据显示,近年来,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。截至2018年,我国共有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4家,同比增加24家。截至2017年,规模以上企业28家,同比增加6家;高新技术企业31家,同比增加9家。2017年,中国中医药服务收入最高的地区分别是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江苏和浙江。城市差距很明显。
米乐M6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显着增强。报告显示,截至2017年西医器械,政府所属中医药科研机构在研项目总数为3343项,比2016年增加103项。目前,国家二类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上:被动针、皮内针、主动针。国家一级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:拔罐产品、刮痧产品、穴位贴、贴纸产品。从产品区域分布来看,江苏省产品最多:115种(占38.4%);广东省40种(占13.4%);河南省28种(占9.36%);上海18种(占18%)。6%)。

▍市场占有率低、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短板
米乐M6《报告》还提出了中医药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些不足。市场占有率低就是其中之一。
近年来,随着对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,二类中医医疗器械主要包括电针治疗设备、中医熏洗设备、中医电疗设备、中医磁疗设备、中医康复训练设备、煎药机等。然而,中药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较低。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,2018年全国共颁发二级医疗器械注册证7801件,其中中药医疗器械仅有14件,占比极小。

米乐M6此外,中医药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。国内一、二类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利总数2768件;其中,第二类中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利总数为2451件。从省份来看,河南省专利最多,共有650件(占比23.5%),其次是江苏省,共有614件(占比22.2%)。)。
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,还成立了“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药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”。专委会主任吴长海介绍,中医药医疗器械将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,将成为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手段,并可能借助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。道”倡议。
据介绍,今年专委会还将成立中医药医疗器械专业孵化器,加快培育优秀的中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,推动中医药医疗器械在养老、康复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。和体检。

▍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技术融入中医药带来新发展
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清表示,“目前,中医医疗器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西医器械,发展空间巨大。”
在业内人士看来,家庭将成为中医医疗器械的“蓝海”。据网上销售统计,中药医疗器械以拔罐、刮痧、热敷、艾灸等产品为主,产品销售较为火爆。

该公司的观点也反映在报告中。报告称,电磁治疗和康复设备产品逐渐增多,舌诊、脉诊等产品已成为与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新趋势。
从产业发展来看,新型智能脉诊设备、舌诊设备、红外热成像检测设备、艾灸治疗设备、激光治疗设备、经络检测治疗设备、中医治疗特色精准治疗前评价设备中医疾病及治疗效果 可视化设备、中医康复设备、助眠设备等中医医疗器械,操作方便,适合家庭或个人使用,中医检测监测设备,或将成为未来中药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。此外,
米乐M6专家一致认为,将中医药医疗器械发展纳入中医药发展规划西医器械西医器械,支持中医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、企业培训、支持中医药医疗器械和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等,最终实现产业发展,将进一步提升中药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。有了服务功能,也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服务,引导行业发展。